摘要 目的:分析肛腸綜合治療儀剝離切除式對環(huán)狀混合痔的治療效果及手術并發(fā)癥與后遺癥。方法:使用肛腸科綜合治療儀,,采用與傳統的靜脈叢摘除術相結合的治療方法。結果: 352 例環(huán)狀混合痔均一次性痊愈,, 4 例術后解便疼痛, 12 例術后輕度水腫,, 6 例術后皮墜性外痔,。結論:使用肛腸綜合治療儀治療環(huán)狀混合痔值得臨床推廣。
關鍵詞 肛腸科綜合治療儀 靜脈叢摘除術 環(huán)狀混合痔
傳統的環(huán)狀混合痔手術治療因其嚴重的并發(fā)癥,、后遺癥及術后易發(fā)等缺點應用較少,,我國目前大多采用非手術療法。筆者使用肛腸科綜合治療儀,,采用與傳統的手術方式(靜脈叢摘除式)相結合的方法,,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。
1. 臨床資料 啟東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肛腸科外科自 2000 年 5 月 3 日 至
2003 年 4 月 29 日 經肛腸科綜合治療儀剝離切除術治療的 352 例環(huán)狀混合痔者,,其中男性 135 例,,女性 217 例,患者年齡 27 — 83 歲,,平均年齡 49.5 歲,,病程 5 — 31 年,平均病程 12.3 年,。
2 . 治療方法 患者取左側臥位,,局麻,常規(guī)消毒,,直腸指檢并擴肛,,選擇需治療的主痔(常為截石位 3 、 7 ,、 11 點),,用一鉗鉗夾于痔塊的皮膚黏膜交界處,另一鉗鉗夾于同一痔塊的外痔部分,,于痔下 0.5cm 處,,電刀行 V 型切口,接近肛管時,,逐漸縮短二切口間的距離,,使之成為“八”型切口,直至齒狀線,。拎起二鉗,,用電刀及剪刀于切口緣向兩側分離,使痔組織與皮膚,、括約肌分離,直至齒線,,輕拉內痔痔塊,,高頻電容場雙道鉗痔塊基底部,切除殘端,。外痔創(chuàng)口基底注射長效止痛劑,,加壓包扎。操作時電容鉗鉗夾不宜過緊,,避免牽拉,,鉗夾的內痔部分不可過深過高。
3. 療效 352 例全部一次性痊愈,, 4 例術后解便疼痛,, 12 例術后輕度水腫, 6 例術后皮墜性外痔,,無術后疼痛,,未出現術后大出血,無肛管狹窄,,無大小便失禁,。
4. 討論
該方法完整切除了混合痔內兩部分,術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,,且不易復發(fā),。
痔的外切口是“ V ”字型,且將切口延伸至外痔下 0 。 5cm ,,有利于引流,,減少水腫的發(fā)生。至肛管時,,為了保留足夠的肛管部皮膚,,縮小切除皮膚的寬度,保證了肛管的殘余皮膚不發(fā)生肛門狹窄,,相應的,,損傷的齒線部黏膜也減少,保證了正常的排便功能,。
環(huán)狀痔切口時常有 3 點或 3 點以上,,因每一點的皮膚黏膜破壞都在最小范圍,且盡量使各內痔鉗夾點,、外痔切口點不在同一水平,,故不會因瘢痕攣縮而發(fā)生肛門狹窄。
鉗夾內痔時不宜鉗夾過高,,這樣不僅防止過深損傷腸壁,,還可以利用肛門的收縮有效地防止術后大出血的發(fā)生。
長效止痛劑為 0 ,。 25% 布比卡因 5ml 加 1% 亞甲蘭 1ml 組成,,有效地養(yǎng)活術后疼痛的發(fā)生。
參考文獻
韓應和,,張旭,。一次性手術跟治混合痔 10636 例臨床分析,中國肛腸病雜志,, 2002 ,; 22 ( 3 ): 40
王偉,傳統術式與電容場結合治療痔 65 例,,中國肛腸病雜志,, 2003 : 23 ( 4 ): 40